心经第二条:尽量选购“精美”
古代人没有那么多所谓的商业头脑,也不需要检测仪器,他们认定的宝石就是“石之美者”。到了近现代,一块石头,专家分析它的透明度,纯净度以及矿物成分;收藏界衡量它的存世数量,艺术价值,人文价值。其实所谓的“价值”,无非就是同一事物在不同人眼中的不同定位。
在保证“真正的天然”的前提下,Undine觉得我们最应该提高和修炼的是自己的“审美 ”。水晶界的“哈雷慧星”就是一个例子,一块地摊上的普通又便宜的景石水晶,被买家发现里面有有“哈雷慧星的影象”,立刻身价翻倍。当然,现在还寄希望于这种捡漏现象无疑是期望天上掉陷饼了。不过我们可以以此作为借鉴:百分之一百“精美”的宝石我们大多数人可能无法拥有,但我们可以从百分之30,50,70看起,努力去挖掘它们内在的精神与美感。“便宜里淘好货,好货里淘便宜”仿佛是说笑话,但绝对不是神话!真正的淘宝其实是一种功夫!请我们大家一起来修炼。
心经第三条:选购“适合自己”的
相对欧美,我们亚洲文化是委婉含蓄的。我们的汉语言,日本语都有这样的习惯,修饰了一大堆不看到最后你搞不清楚讲的是什么。那么我们来看“宝石的定义”,无论是广义也好狭义也好,最后的定语都是“可以成为首饰或工艺品”的材料。多单纯的解释啊!可我们现代人就喜欢复杂化,把石头变“摇钱树”,与房价一起比疯狂!我们如果没有暴发户的实力,那么也尽量遏制自己暴发户的勇气,正所谓“物极必反”高处不胜寒啊!
宝石,就是用来佩带赏玩,带给人们精神愉悦的一个物件儿!你给它寄予了脱离它定义的太多的东西就是把它妖魔化。好像我们大多数人结婚买钻石,就是因为一则求婚广告外加一个广告词,于是每个姑娘都要求小伙子给买钻石。于是,那么多颗钻石一辈子只闪亮了一次在结婚典礼上,其余的大多数时间都躺在盒子里。那我的理解就是这颗钻石就不是适合你的,是适合这场婚礼仪式的!
常常看到商场的柜台里摆放着天价翡翠,息嘘之时常常替那些翠翠感叹:是人们的贪婪造成了你们“深闺怨”!Undine选购宝石至今,都是尽量选择能够时常佩戴或者可以偶尔盘玩儿的货。当然,若有一天,你开始佩带和盘玩儿高货而不再惧怕损坏,不惧怕被抢劫的时候,那说明你也找到了“适合自己”的!
啰琐了这么多来总结一下:选购真正天然的,精美的,另外一定请量力而为,选择自己承受能力范围的珠宝。
如果你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修炼珠宝的淘宝工夫,那么请你选择一个可信赖的商家或者可以依赖的人做你的“珠宝眼”。每个人,都在追求自己的梦想;每块宝石,都在等待自己的主人。祝愿每一个人都能美梦成真,得遇“金玉良缘”!